公告
濰坊信息港(http://www.hongxuculturemedia.com/)服務大家,歡迎分享傳播!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將為您信息免費推廣,現在免費注冊會員,即可免費發布各類信息。
關閉
免費發布信息
當前位置: 首頁 » 濰坊新聞資訊 » 美食特產 » 正文

濰坊昌樂馬宋餅

發布時間:2017-01-20 17:15:54
核心提示:  昌樂馬宋餅    來到濰坊昌樂,不僅要欣賞寶石,還要品嘗昌樂馬宋餅,馬宋餅就是當地特色菜,它色澤艷麗,柔軟芳香,油豐
   昌樂馬宋餅
  
  來到濰坊昌樂,不僅要欣賞寶石,還要品嘗昌樂馬宋餅,馬宋餅就是當地特色菜,它色澤艷麗,柔軟芳香,油豐而不膩,微咸而透清香,開人胃口,濰坊信息港weifang666.com訊息出爐 齒頰留香。
  
  馬宋餅是源于山東省昌樂縣馬宋(現為營丘鎮)一道漢族面食,故稱之為馬宋餅。至于起源于何時,由于歷時年代久遠,故無從考究。相傳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的昌樂馬宋,是清朝初期魯東南士子進京趕考的必經之地。古時進京趕考之人多以步行,經過長途跋涉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才以到達目的地。由于馬宋餅便于攜帶、存放時間長、耐消化之優點因此深受各方舉人的喜愛。
  
  更有文人墨客作詩一首以表達對馬宋餅的喜愛之情。“馬宋油餅三頁成,烙花細碎似繁星。油豐柔軟食不膩。微咸當中透香氣。熟而不糊色澤艷,垂手一抖即三片。開人胃口保體健,吃之過后皆稱贊”。由于舉人流動性大接觸面廣的特點,一傳十,十傳百在全國各地傳往開來,也就從那時起馬宋餅就以嶄露頭角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馬宋餅聲譽日高,接觸面更大,并相繼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濰坊名吃”。近馬宋餅朝天鍋連鎖加盟總店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在吸取先進經驗的同時,不斷大膽革新,在馬宋餅中加入豆面,蔬菜汁等對人體有益的富含維生素的各類營養物質,極大地豐富了馬宋餅的營養成分。
  
  故事
  
  馬宋村當地流傳馬宋餅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個婦女,常年在外給東家打長工,就剩一個婦道人家帶著一個5歲的孩子相依為命。但窮苦人家的女人是勤勞聰明的,她發現馬宋是各地客商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經常有客人歇腳打尖,帶的干糧由于時間長了,不是餿了就是冷的,特別是冬天,根本沒法吃。她就琢磨著做一種烙熱的餅子,既讓過往的客商能吃上熱飯,自己也能維持生計。天長日久,南來北往的客商多了,都知道這個地方,路過的時候想吃口熱飯。
  
  “馬宋餅三頁成,烙花細碎似繁星。油豐柔軟食不膩。微咸當中透香氣……”自古以來馬宋餅就以其特有的松軟清香享譽內外,其加工技藝并2007年已納入濰坊市第一批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僅傳承和引領著餅的烙制技藝,更加憑借著昌樂馬宋有機糧糧生產示范園這一良好的生產優勢打造有機馬宋餅,走上一條打響文化品牌,以帶動有機糧食、有機蔬菜園區農業產業發展鏈條。
  
  今年以來,昌樂確立了以文化品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思路,引導產業向縱深發展。在營丘鎮區中心地段建設了馬宋餅研究開發中心,制定了馬宋餅制作操作規程和原材料標準,選擇了質量好、品質優的有機小麥作為主料,讓馬宋餅從大眾化向高端化邁進。以建設有機糧食生產基地為切入點,重點打造了農業部萬畝小麥高產創建項目----馬宋有機糧食生產示范園。成立了有機糧食專業合作社,年產有機糧食2000噸,可增加群眾收入300萬余萬元,是昌樂縣最大的有機糧食生產示范園區。園區生產的有機糧食不僅為生產“馬宋餅”提供了主要原料,更吸引了茅臺等知名酒廠前來收購糧食。目前,以馬宋餅為主要主營業務的有50多家店。
  
  作法
  
  用淡鹽水和面,水多面軟,軟得幾乎能淌。面和好后先放起來“醒”一個多時辰再搟,一般是斤面搟兩張,每張直徑50厘米左右,分三層,層層施油,烙成后,卷拿為一張,抻起來一抖擻即散為三頁,各頁都薄得近乎透明,卻厚薄均勻而無窟窿。烙花細碎均勻,熟而不糊,吃起來柔有筋力,松軟可口,油豐而不膩,微咸透清香,越嚼越香,開人胃口。近年,馬宋餅相繼被評為濰坊名吃,山東省名吃,中華名小吃。
  
  史記
  
  馬宋餅是三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一種民間面食,其制作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不斷演進成熟,據可查的史料記載,至清乾隆年間馬宋餅制作技藝已成熟完善,成為地方名吃,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產地在昌樂縣馬宋村及周邊村鎮。馬宋餅的制作技藝獨特,制品美味可口,樣式美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作為一種古老的民間技藝和美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一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起源早,傳承著齊國古都的飲食文化和風俗歷史;二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蘊涵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人生觀念,具有齊文化的典型特征;三是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是人們生活的主食;四是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由于年代久遠,創始人已不可考,據在世老人回憶及馬宋唐氏家譜記載,馬宋餅的傳承從清乾隆年間馬宋唐氏十三世開始較有名。至民國前期,濰(縣)—徐(州)大道通經馬宋,過往客商很多,馬宋街常年車水馬龍,路邊店多以烙餅賣餅為業,當時馬宋街120多戶人家,賣餅者竟達70多戶。有的烙餅戶除供應本地店鋪、客商外,還用毛驢馱往濰縣城發賣,常年不輟,生意紅火。當地人世代以此為主要面食之一,并且作為干重體力活和招待貴客的佳品,謂食之不但有力氣,而且特充饑,抗消化,若是再卷上雞蛋和芝麻鹽,那更是人間美妙的美食享受。當地人至今還流傳著過清明節吃餅卷雞蛋的習俗。
 
 
[ 新聞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同類圖片新聞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濰坊昌樂馬宋餅版權與免責聲明
最新分類信息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站點地圖
 
狠狠色综合激情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