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些媒體傳播濰坊臨朐脫貧攻堅“先鋒隊”,有些情況肯定是不屬實的,這需要網友不要太過于相信網友的一些傳言。
1162名干部“進千村、入萬戶、察民情、解民憂”,114名“第一書記”走進全縣所有省定貧困村,387個“幫扶小組”和796個“關愛小組”實現了貧困戶結對幫扶全覆蓋。這是一組鮮活的數字,更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脫貧攻堅戰中,臨朐廣大駐村干部凝成一支強大的脫貧攻堅“先鋒隊”,深入基層、下到一線,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溫暖民心,托起了群眾致富夢。
幫群眾上產業 濰坊信息港weifang666.com宣傳報道 提供一條致富路
老百姓貧,貧就貧在沒項目。
“嵩山腳下的垛莊村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適合獼猴桃、佛手瓜等果蔬種植。”臨朐縣交通局張華上任嵩山生態旅游區垛莊村“第一書記”后,通過和村兩委考察、商討,一致認為獼猴桃種植是帶動父老鄉親致富的好項目。
說干就干!貧困戶劉相斌成為了村里首批獼猴桃種植戶。“俺種了一畝獼猴桃,一年能收6000斤左右,按現在的價格,能賣五六萬塊錢呢!”指著自家的桃園,劉相斌看到了脫貧的希望。截至目前,垛莊村獼猴桃種植戶已經發展到54戶,種植面積達到60畝,村民年可增加收入300多萬元。
老百姓有了自己的產業,致富也就有了盼頭。脫貧攻堅戰中,臨朐將產業扶貧作為幫助老百姓致富的“啟動器”,通過駐村干部幫扶、指導,依托貧困村資源優勢和種養習慣,大力發展群眾干得了、干得起的項目,讓貧困戶在家門口踏上了“致富路”。
為群眾搞基建 斬除致富“攔路虎”
基礎設施落后、生產條件差,基本上是貧困地區的共同面貌。
山旺鎮凰山村3000多畝櫻桃園和桃樹園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山上缺水,道路不便,果樹收成不好,一直制約著凰山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無法灌溉更是村里幾代人期盼解決的最大困難。
凰山村“第一書記”張志學和聯村干部王少陽發現這個問題后,立即聘請專家組成了聯合技術勘察小組,對凰山5個村的土地現狀進行勘察,并爭取到了總投資775萬元土地整理項目。項目建成之后,當地老百姓年可增收80多萬元。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是脫貧致富的支撐和保障。臨朐加大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組織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項目,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加大貧困村公路建設支持力度,大力實施電網升級改造工程,鏟除了群眾致富路上的“攔路虎”。
為群眾送知識 智力支持“拔窮根”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在包村干部李福田的帶動下,柳山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到6000平方米,新增了閱覽室、科教室、午休室;同時對貧困戶家庭學生實施“雨露計劃”,校服、校車和午餐等也都全部免除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