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沒有固定地方經營,現在建了市場,不用東奔西跑了,大家都方便。”說話間,他的第一位顧客劉女士“如約而至”。攤餅、加蛋,再放上適量的土豆絲、豆皮,張林林干凈利落地完成了這筆“訂單”。
“我就住在對面小區,這個小市場太方便了,小吃的種類也非常多。”劉女士一邊說著,一邊展示著她的晚餐——雞蛋灌餅和涼皮。她說,熙熙攘攘的市場,充盈著生活氣息,行走其間十分享受。
近年來,濰坊高新區因地制宜,打造了多個像盛春巷一樣的便民攤點群,它們固定時間開放,在不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提供時段性購物保障。
3月1日開始營業的櫻花巷市場,則是濰坊高新區打造的便民市場的代表,它們采用獨立院落固定攤位、全天候經營的模式,能滿足周邊居民日常購物的需要。
櫻花巷市場經理張浩告訴,市場現在入駐商戶41家,攤位91個,餐飲店鋪3家,正在全力打造集果蔬、肉蛋、特色小吃、餐飲休閑為一體的便民綜合體。
今年以來,濰坊高新區高標準新建櫻花巷、桐蔭街、玉清街等便民市場6處,目前便民市場已建成29處。高新區對全區便民市場統籌規劃,根據位置、空場面積等因素,推出3檔次差異化運營模式,包括便民攤點群、便民市場,以及涵蓋購物、餐飲等業態于一體的便民綜合體。目前,全區范圍特別是新城轄區的便民市場連點成線、串線成面,繪就2公里便民“同心圓”。
小小市場,承載著市民家門口購物的幸福、小商販安心經營的踏實,更推動著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們采取依法治攤、疏堵結合的原則,積極規勸周邊一公里范圍內的流動攤販入市經營,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實現‘打造一處、帶動一片’的目標。”濰坊高新區綜合執法局新城大隊玉清街中隊中隊長柳曉萌說,目前,綜合執法局還建立起全方位管理體系,從源頭上解決食品衛生、燃氣隱患和油煙、噪聲污染等問題。
“執法人員經常過來監督指導防疫、餐飲油煙治理等問題,目前,每輛餐車上都有油煙凈化設備。另外,場所碼、健康證都放在指定位置,管理非常規范。”盛春巷便民攤點群負責人符梅說。
市場規范,才能讓“買的”放心、“賣的”安心、“管的”省心。目前,濰坊高新區便民市場經營商戶已達1100多家,“特色+品質”的差異化經營正推動市場實現從“越來越多”向“越來越好”轉變。
“我們將在規范提升既有便民市場的基礎上,加強城區便民市場規劃和管理,按照居民小區位置和市民消費需求,做到便民市場應設盡設,打造民心工程。”濰坊高新區綜合執法局綜合科科長馮治超說。